普洱学院简介

普洱学院是云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享有“天赐普洱•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等美誉的城市——普洱。学校前身是1977年建立的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329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普洱学院,至今已有42年办学历史。

学校占地面积1418035.3平方米(2127亩),校舍面积30.3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7.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20.1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101299册、数字资源1099313册。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64人,外聘教师130人。专任教师中具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2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8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荣誉称号和人才称号24人,省级创新团队3个、教学团队2个。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形成了以应用型专业为主的学科专业结构。设有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农林学院、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开设文学、史学、教育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9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42个,其中园林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农业部、林草局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建设专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1874人,其中本科7942人,专科3715人,留学生217人。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全面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现有云南省公共服务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国家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获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8项,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获批国家专利27项。

学校重视产教融合,积极建设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与洲际酒店集团、海南鹿回头国宾馆、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大益普洱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实施产教融合,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有4个省级实验实训基地,99个校级实验实训基地,应用型办学特色日趋鲜明。学校就业率持续提高,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6.5%以上,连续三年获云南省就业考核一等奖。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学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对外开放办学纳入学校章程和“十三五”发展规划,把建设国门大学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实施。学校不断扩大与东南亚国家高校的合作广度和深度,于2014年成立东盟学院,2015年与普洱市政府合作建立普洱市东南亚研究院,2017年成立老挝研究中心,2018年获批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2019年举办澜湄教育合作论坛,是我国培养全日制本科在校老挝留学生较多的高校之一。近三年来,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生国际化排名(留学生比例),学校居全国第50位左右。

学校全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普洱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区建设。普洱学院立足西南边疆民族地方、少数民族学生占比接近40%的实际,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深化师生民族团结意识。学校与普洱市、宁洱县共同建设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宁洱民族团结园。学校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研究,成立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发表民族文化研究论文300余篇,形成了《拉祜族文化研究》等系列学术专著。学校立足于普洱丰富民族文化艺术创新的绝版木刻和《山魂鼓韵》,彰显了普洱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边地文化,有力推动了普洱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学校历经42年办学历程,风雨兼程服务滇西南经济社会发展,薪火相传助力滇西脱贫致富,先后为边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各类高素质人才。他们中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党政人才、科研人才、优秀教师和基层工作者。他们不遗余力、全心付出、服务地方,为普洱市团结进步和边疆民族地方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三风”建设示范高校、云南省国门大学项目高校、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项目高校、云南省平安校园、云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高校、云南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普洱学院国标代码:10685

云南省招生代码:5311

办学性质:国家公办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