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工业设计 专业介绍
专业概况:本专业于2000年成立并招生,截止2018年4月在校生达108人。经过八年专业建设,教学条件逐步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共15人,来自8所大学。其中本系专任教师11名,外聘4名;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 ;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有11人;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上4人,30-50岁有5人,30岁以下有2人;双师型教师有3人。
本专业已配备工业设计实验室(摄影室、图形工作站、汽车模型制作室、3D打印室、工业设计综合模型室和汽车车身部件与材料工艺实验室)等,并设有配套设备280万元。系内共建设4间专业教室(每班一间)、教师工作室、教具保管室、教学档案保管室、专业图书阅览室和作品陈列室等。建设了东风汽车、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8个产学研合作和实践教育基地。校图书馆及系图书阅览室均配有一定数量专业图书,为师生教学、科研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专业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各级别创新创意设计竞赛,先后获得一批国际、国家级竞赛奖励,其中获国际级奖励9项,国家级15项,省级20项,并获得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组委会“最佳人才贡献奖”。在就业创业方面,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和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达93%以上,先后有近10个学生创业创新团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且运行良好。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面向汽车设计研发产业和相关产品领域的工业设计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熟悉汽车基本结构与工艺,熟练掌握汽车造型设计基本方法与语言,社会责任感强,富于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准确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能够在汽车造型设计和开发领域从事车辆外观造型与内饰创意设计、造型设计工程化应用、相关产品领域项目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内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设计研究能力
有运用机械学科和艺术设计学科等多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及熟练的造型设计技术和方法,完成汽车产品形态系统设计与开发乃至展开复杂产品问题研究的能力;
目标2:创新设计能力
具有丰富的形态美学应用设计经验,掌握设计需求变化方向和审美趋势,熟悉设计行业质量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能就不同汽车造型工程项目提出专业且独立的设计见解,成为汽车外观造型和内饰设计及汽车外围产品造型设计的骨干人才。
目标3:组织协作能力
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工作责任感,深刻了解所属行业、工作部门的特点、管理体系架构,有管理工作团队及协调项目的活动能力,能够负责制定系统工作方案并组织有效实施;
目标4:终身学习与发展能力
能应对科技发展挑战,适时掌握新兴造型设计技术与方法,勇于技术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拥有自主的终生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艺术设计、汽车工程、机械工程、电工电子、材料工程、市场营销等相关理论于工程项目,善于主动学习,能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拓展专业领域,成为汽车造型设计项目管理、市场研究及相关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型跨领域复合型骨干人才。
培养特色:本专业以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强大的产业背景为依托,以学校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为平台,注重校内外教育合作和协同创新,德才并重,长期坚持以汽车工程基本理论方法为支点,以艺术设计美学素养为基础保障,以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与技术为核心展开外观造型设计工程实践和教学,结合工科学生严谨、逻辑思维能力突出的特点,优先强化创新设计在汽车形态创意设计中的工程化应用与实现能力的培养,逐渐形成了本专业学生理论基础坚实,治学严谨,熟悉各种军用车辆、民用车辆、特种车辆、新型概念车辆外部及内部造型特征,对时尚与潮流审美趋势敏感,创意创新意识突出,擅长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并精于造型设计的工程化应用技术,肯于吃苦耐劳,系统思维严谨周密,工作责任心强,为人谦虚,乐于团结协作,环境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强,工作踏实,勤奋好学,长于跨行业领域的自我学习,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培养特色。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8 年即可有望成为领域中的业务骨干,能独立承担项目并成为汽车造型设计领域高素质领军人才。多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汽车行业企业和社会设计单位中均得到了高度评价。核心课程:5.1专业主干课程
工业设计概论、设计制图A1~A2、工业设计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设计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色彩、设计心理学、汽车人机工程学、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1~2、计算机辅助汽车造型设计、汽车模型制作、产品系统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结构设计、车身结构与工艺、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造型设计概论、汽车概论、汽车造型设计1~2。
5.2核心专业课程
产品系统设计、汽车造型设计1~2、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车身结构与工艺、汽车模型制作。